文丨宗和
武汉一地铁线疑因“钉子户”改线,近日引发关注。
封面新闻报道,武汉多家本地房产自媒体发文称,在建的地铁11号线在光谷陆景苑小区因拆迁受阻,原本穿越小区的线路因几家“钉子户”改道。花5亿拆迁拆了一半后不拆了,现在招标2000万对小区进行翻修复建,再重新投入使用。
从媒体拍摄的现场图看,小区内遍地建筑垃圾,部分房屋窗户外墙等被拆掉,房间里堆满破损的家具家电,满是尘土。有网友调侃说,有种爆炸袭击后的工业废土风。
拆了一半再复建,人们担心,无论结构安全性还是外观,恐怕很难完全恢复到拆迁前的状态。投入到二手房市场上,房屋价格也会大打折扣。“钉子户”之一的李女士就表示,房子翻修后也不会要了,会继续打官司索赔。
此事经媒体报道后,新闻评论区充满了对“钉子户”的嘲笑声,网友认为他们肯定肠子都悔青了,贪心不足蛇吞象,几百万赔偿款一分没拿到,房屋还没法住了。
网友这样的反应不意外。在过去基建突飞猛进的年代,不少人通过拆迁实现了一夜暴富。即便某些拆迁户狮子大开口,为了能顺利推进工程,拆迁方也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。仇富心理,加上这类案例不断被曝出,导致很多人内心天然对“钉子户”有负面情绪。
可站在“钉子户”的立场,房子是他们辛苦赚钱买来的,没偷没抢,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无可厚非。尤其是在楼市火热的年代,一旦补偿款赶不上飞速上涨的房价,拆迁完更拮据了也不是没可能。
回到武汉11号线,从当前楼市下行的大背景看,“钉子户”确实是错过了让房子变现的好时机,不管她后不后悔,这都是个人的得与失。我更关注的是,武汉地铁集团和花了5亿来拆迁,现如今又要花2000万翻修复建,整个决策过程是否合理科学,是否足够严谨?
从此前网传的规划图和目前走势图看,11号线稍稍绕道避开了陆景苑小区。有业主质疑,既然地铁现在可以改线,当初在规划时为啥不直接避开,那样就不会出现当下钱花了事没办成的局面。
有人说,我国城市地铁造价昂贵,每公里成本高达数亿元,绕道多花的钱可能比拆迁成本还高。听着有些道理。
不过,在被问到为何采纳第一版方案时,武汉地铁集团工作人员给媒体的答复是,当初规划拆迁陆景苑是“为了保障线路施工的安全”,并没有提到节约成本。被问到现在改线是否说明技术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,该名工作人员又三缄其口。这很难不让人怀疑,最初的规划是否为最优选项。
另外让人疑惑的一点是,陆景苑小区业主有4户还未签约,武汉地铁集团怎么就开始拆楼了?难道拆楼前就没想过,万一他们死活不让步怎么办。这4户又不是独家独院,不可能把楼栋其他部分拆了,只保留他们的房子吧。
我查了一下,遇到极少数钉子户,先强拆再谈赔偿,在武汉有过先例。
2016年,武汉地铁6号线在建设过程中,同样因为一家“钉子户”没谈拢补偿,导致进度受阻。最后武汉市中院裁定先强拆,由江汉区政府提供财产担保,后续双方再就补偿事宜进行谈判。
当年这起案例,据称是湖北首例“先予执行”行政案裁定。武汉地铁集团或许是效仿当年的操作,先拆了再说。但拆到了一半,又改变主意,让地铁改线。
当然,不强拆一定程度上说明,有关部门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意识在提升,也算是一种进步。但这么反复折腾,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也是事实。现在关键的问题是,这里面的损失,是“钉子户”不让步造成的,还是地铁部门一开始就没规划好?是不是可以避免?
一座城市的地铁规划建设,是极其庞大且复杂的项目,往往要经过规划、设计、论证等各种流程,也包括建设用地评估。而且项目耗时极长,因为城市规划更新、施工难度增加等情况,中间更改线路、站点等是常态。
但正因为项目大、投资多,在某些细节问题上才需要更科学的规划,节省纳税人的资金。具体到武汉地铁11号线上,当初决定花5亿拆迁陆景苑而不是稍稍绕行的决策,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?有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?面对“钉子户”是不是只能绕道,有没有更优的方案?这些问题都需要回答和反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